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宝鸡市林业局2020年林业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0-12-06 19:14:25


2020年全市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局对林业建设的部署要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生态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着力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四个提质增效”,强化森林、林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四个安全保护”,做实深化改革、项目投资、科技创新、组织队伍“四个支撑保障”,全面提升林业建设和生态空间治理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四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保障。

全市林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计划完成造林40万亩、森林抚育22.65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25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9‰和4.5‰以内;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改革、科技创新、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完成生态脱贫年度目标任务。

一、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美化

1.实施生态修复重建工程。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空间治理工程,推进困难立地区域造林增绿。落实《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储备和实施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开展天保二期评估,谋划做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统筹实施退化防护林提质增效、退化林修复改造、退耕还林林分修复、森林抚育和湿地保护修复等生态空间修复工程。指导编制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完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开展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优化国土生态空间。

2.加快重点区域绿化提升。统筹推进森林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建设,拓展城镇、乡村绿化空间。继续抓好渭河北坡生态修复,推广点穴打孔立体绿化试点成果,解决裸露陡崖绿化问题。继续抓好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凤县年内达标命名,扶风县、陇县、千阳县、太白县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继续抓好城镇及周边区域扩面增绿,积极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继续抓好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和“三化一片林”建设,新增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建成10至15个省级“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示范村。认真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3.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陕西省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重造林绿化与苗木花卉产业相融合,加快市域道路沿线、农村主干道路、河流滩涂及镇街村、园区、景区植树种花全覆盖,建设“美丽家园”。重点实施好市域连霍高速宝鸡过境段、西宝高速、宝平高速120公里的道路围栏外两侧林带缺株断档树木补植、围栏与护栏之间的花灌木栽植,以及18个出入环岛节点美化改造工程,提升生态和景观效果。

二、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4.做强特色经济林。坚持以低产园改造、提质增效为主,新植新造为辅,强化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和技术管理,加快推进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基地和园区建设,新建核桃、花椒经济林1.64万亩、改造7.76万亩,发展元宝枫0.6万亩,建成13个市级特色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2个省级特色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开展红仁核桃引种试验,建设1至2个良种繁育基地。

5.加快发展苗木花卉。持续推进苗木花卉向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龙企和大户、城市城镇周边、渭河沿岸和交通干线“五集中”发展,推动与关联产业、绿化美化、市场营销融合发展。全年新发展苗木花卉3.25万亩,其中油用牡丹0.3万亩,力争建成1个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县、3至5个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园。

6.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推进中药材、食用菌、中蜂等林下经济,扶持陈仓区西山柴胡扩面增效,全年发展林下经济30万亩,建成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坚持“保护优先、规范管理、严格监管”原则,推进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管理法治化,加快林麝人工养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林麝存栏突破2万只。

7.着力发展森林旅游。加强森林公园科学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宣传促销,做优经验管理服务,做精精品景区和特色景点,推动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为主体森林旅游集聚发展,积极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指导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做好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嘉陵江源头、西部兰花积极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工作。

8.加强经营体系建设。培优育强涉林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指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争建一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林业示范合作社,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9.加强依法保护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林长制和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三化”体系建设。落实《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持续巩固秦岭生态专项整治成果。严格森林资源、林地使用、林木限额采伐、木材运输等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森林督查、“绿卫”森林草原执法、涉林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生态资源违法行为。

10.抓好林业灾害防控。健全各级林业部门森林草原防火机构和防火队伍,强化与应急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统筹抓好规划编制实施、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目标责任管理,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和华山松大小蠹、侧柏叶枯病及鼠兔害等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确保不发生重大林业病虫灾害。

11.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完成勘界立标,稳步推进优化整合和功能区调整工作。依法依规开展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编制或修编自然保护地规划,建立规范的保护和建设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考核。配合省林业局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

12.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野生动植物普查调查,明晰重点保护监测的种类和范围。加强野生动物管控,切实严管人工繁育场所,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持续深化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等重点地区的巡护监管。加强重点古树名木复壮保护和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植物保护与人工繁育。

四、深入推进林业各项改革

13.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回头看”问题整改落实,完善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健全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双赢的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加强国有林场场长和职工培训,全面提升森林经营和依法管理森林资源能力,力争建成1至2个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国有生态林场持续健康发展。

14.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促进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规范集体权流转,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扩大森林保险和特色经济林参保范围,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提升集体林地经营效益,促进农民人均林业收入持续增加。

15.推进林业行政职能转变。推进林业行政执法改革,做好森林公安隶转工作,理顺林业执法体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和监管水平。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加强法治培训,做好行政复议受理、答复,行政诉讼应诉,加大普法力度。

五、做好林业生态扶贫工作

16.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太白县、扶风县严格政策要求,严格选聘程序,严格动态管理,确保生态护林员人员、措施、责任、报酬“四落实”。统筹用好县级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地方公益林管护资金,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天保、集体和生态护林员,巩固提升生态公益岗位扶贫成效。

17.落实林业惠农政策。完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规范补偿程序,足额兑付年度补偿资金到贫困户继续坚持涉林政策倾斜,按农户意愿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退耕全覆盖。坚持林业项目资金倾斜,优先支持贫困户造林、抚育,提高林地承包经营收入。

18.扶持发展产业增收。推广“园区+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涉林企业、林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租赁、托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贫困户栽植干杂果经济林、发展林下种养业,更多的参与森林旅游、苗木花卉和林产品加工,多渠道增加收入。

19.拓展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实施贫困地区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增加劳务性收入。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创业渠道,增加劳务和经营性收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脱贫宣传、技术培训等,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

20.注重工作落实质量。对标对表中省市脱贫攻坚要求,开展生态脱贫“回头看”,补齐短板弱项,确保生态脱贫各项举措落细落实。抓好生态脱贫工作创新、经验总结和成效宣传,强化生态脱贫先进典型宣传示范引领,巩固提升生态脱贫质量成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

六、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保障

21.提升项目支撑能力。加大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充实完善项目库。建立项目申报工作指南,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力争落实林业重点项目50个,争取中省投资4亿元。严格项目工程实施监管,加强竣工验收和资金使用管理,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22.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做好“211”科技示范县、示范点建设和科技示范推广。加大林业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林业科技下乡与科普宣传工作,推进林业科技推广站和标准化乡镇林业站建设。加强林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林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林农。

23.提升人文教育能力。持续开展国省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生态文化村和森林养生、森林康养、森林体验基地等创建工作,推进形成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宣传,组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抓好宝鸡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的新亮点的宣传工作,动员更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生态空间治理。

24.提升信息化能力。认真实施“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完善智慧林业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系统、防火防病虫害监控系统建设,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法治化技术和手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林业政务服务水平。做好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

25.增强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宝鸡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精准确定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目标任务,科学设置布局重点,策划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引领全市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七、全面加强林业能力建设

26.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进“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省市决策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

27.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局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8.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查林业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切实改进林业系统政风行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和严格执纪问责,从严从实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9.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坚持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重中之重,落实《中共陕西省林业局党组关于建设生态绿军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选拔培养和专业技术评审机制,加大干部职工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着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多途径选聘专业技术人才,逐步解决队伍青黄不接、结构不优问题,打造“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




编辑:涛声

主办单位:宝鸡市林业局 地址:宝鸡市宝虢路行政中心1号楼7楼

电  话:0917-3260167 传真:0917-3260162  邮编721004

网站标识码:6103000063  备案编号:陕ICP备12009282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