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4-10 17:34:41
2019年全市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局对林业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速全域增绿增景和产业增质增效“两个提升”,强化森林、林地、林木、湿地、野生动植物“五个保护”,做实深化改革、项目投资、科技创新“三个支撑”,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四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保障。
全市林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计划营造林62万亩,其中造林35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25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9‰和4.5‰以内;国有林场改革通过国家验收,完成生态脱贫年度目标任务,林业科技创新、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加快全域增绿增景
1.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森林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建设,推进渭河北坡绿化提升和修复保护,开展渭北旱塬大规模绿化,全面提升城乡一体绿化覆盖率。
2. 实施大地景观化建设。注重造林绿化与苗木花卉产业相融合,推进市域“七纵九横”主干道路沿线、四条重要河流滩涂及重点镇街、村庄、旅游景区花卉景观提升建设,做足做亮绿化美化新貌,形成道路花带、村街道路花坛、重要节点花景、村庄庭院花团、旅游景区花海景观,实现乡村种树种花全覆盖。
3.着力提高营造林质量。强化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精准提升林分质量。抓好林木良种培育,着力优化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品种品质,加快培育优良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地方特色品种。加大林木良种推广力度,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80%以上,提高造林生态效能和经济效益。
4.推进森林文化建设。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试点,持续推进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科普基地和生态文化村创建工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宣传,抓好宝鸡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的新亮点的宣传工作,弘扬森林生态文化。
二、加速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5. 提质做强特色经济林。坚持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和技术管理,抓建良种基地,建设示范园区,提升核桃、花椒、元宝枫等特色经济林品相品质和增收效益。新栽核桃、花椒4万亩、改造8万亩,发展元宝枫1.5万亩,建成一批省级经济林示范基地和市级标准示范园。
6.加快发展苗木花卉。围绕“一线四带五区七园”布局,坚持向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龙企和大户、城市城镇周边、渭河沿岸和交通干线“五集中”发展,推动与关联产业、绿化美化、市场营销融合发展,提升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全年新发展5万亩,力争建成1个省级示范县、2个以上省级示范园。
7.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扶持林下经济资金项目,拓宽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观光林业渠道,建设“林上采、林中养、林下种、林间游”产业体系。重点加快林麝标准化、规模化繁育养殖,存栏量稳定在1.2万只以上,年增长率10%以上。发展油用牡丹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建成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视支持中医药、中蜂产业发展。
8.着力发展森林旅游。抢抓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发展新机遇,加强森林公园科学规划和管理,强化招商引资推进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强化综合配套服务和宣传促销。注重做活森林休闲旅游、湿地体验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推动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苗木花卉园、生态文化村相结合的森林旅游集聚发展。
9.加强经营体系建设。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争建一批国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林业示范合作社,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林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推进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推动林产品精深加工和林业产业集聚发展。
三、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管理
10. 严格依法保护管理。严格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实施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确保森林、林木、林地稳定增长。完善林地“一张图”,加强和规范林地使用审核审批管理,加强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监督管理,尤其对秦岭、关山重点林区全面从严监管。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11. 抓好林业灾害防控。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重点区域、部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野外火源管理,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目标责任管理,以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防控为重点,加强华山松大小蠹、侧柏叶枯病及鼠兔害等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林业病虫灾害。
12.加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湿地管理和修复,推进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建设,扶风七星河、岐山落星湾国家命名,凤翔雍城湖完成试点建设年度任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任务落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加强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候鸟栖息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13.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实施“七五”普法,严格执行 “权力清单”制度,强化“一管三防”、林木种苗、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等行政执法工作和过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林政案件的举报查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四、深入推进林业各项改革
14.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做好省级验收整改任务落实,对标问题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巩固提升主体改革成效,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完善国有林场改革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国有林场经营方案,科学开展森林经营,依法管好森林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国有生态林场持续健康发展。
1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加强林权纠纷调处,稳定承包权。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扩大森林保险面积和特色经济林参保范围,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林地经营效益,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16.推进林业行政职能转变。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加强林业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实现“最多跑一次”,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五、做好林业生态扶贫工作
17.实施生态护林员政策。争取扩大国家和省级生态护林员计划指标,统筹用好县级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地方公益林管护资金,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天保、集体和生态护林员。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规范续聘换聘工作,确保资金精准到户、到人。
18.落实林业惠农政策。完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规范补偿程序,足额兑付年度补偿资金到贫困户。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按农户意愿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退耕全覆盖。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中,优先支持贫困户造林、抚育,提高林地承包经营收入。
19.扶持发展产业增收。完善林业产业扶贫规划,落实政策措施,推广“园区+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木本油料、特种养殖、苗木花卉、干杂果经济林、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促进贫困户多种经营长期增收。
20.拓展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实施贫困地区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增加劳务性收入。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开放经营场所,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创业渠道,增加劳务和经营性收入。
六、夯实林业建设基础保障
21.加强项目工程建设。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督查与考核机制,加大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项目谋划储备、申报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落实项目工程规范建设,扩大项目投资规模和实施效益。全年力争落实林业重点项目50个,争取中省投资4亿元。
22.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做好“211”科技示范县、示范点建设和科技示范推广。加强林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林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林农。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健全技术推广与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林业科研重大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3.推进智慧林业建设。认真实施“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完善智慧林业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系统、防火防病虫害监控系统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林业服务水平。做好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
七、全面加强林业能力建设
24.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搞好“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指导林业工作。
25.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聚焦党建主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两个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省市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个办法”,激发干部职工诚于谋事、勇于担事、踏实做事的行动自觉。
26.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林业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切实改进林业系统政风行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监督管理和严格执纪问责,从严从实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