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提升我市沿黄防护林质量,着力构筑沿黄森林生态廊道,宝鸡市林业局等七部门制定了《关于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后,陕西省林业局等七部门印发了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陕林财发〔2020〕133号),为贯彻落实《通知》和省林业局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我市沿黄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改善沿黄防护林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局结合全市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实际,牵头起草了《意见》。
二、制定过程
《意见》起草完成后,我局以书面形式征求了7个市级相关部门意见,吸纳收到的建议意见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意见》送审稿。后经市政府办再次修改,最终形成文稿。2020年11月3日,由市林业局等7部门以宝市林发〔2020〕221号文件印发。
三、主要内容
《意见》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要意义(略)。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略),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渭河沿线7个县(区)沿岸(有堤防地段渭河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外、临水侧护堤地一定范围内,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区域)国土增绿全面完成,实现应绿尽绿,退化防护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基本完成,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沿黄防护林体系基本完善,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沿黄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岸绿景美的沿黄森林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完成营造林面积10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5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7个,增加活立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第三部分:主要建设任务。(一)沿线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工程。以人工造林为主,优先选用适生乡土树种,采取客土整地等措施,在渭河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直观坡面,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精准造林,消除现有林地中的“天窗”、宜林荒坡荒丘等裸露区域,集中连片建设防护林带,防止水土流失。(二)沿线堤岸防护林恢复提升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沿线堤岸防护林整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植被。(三)沿线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相结合,对郁闭度0.4以下的次生林、疏林地、覆盖度小于0.5的灌木林地以及造林失败地开展封山育林,采取围栏封禁、人工巡护、砍灌割灌、补植补栽等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尽快郁闭成林;对林木生长分化严重的天然次生林、人工中幼林实施森林抚育,采取疏伐、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补植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对生理过熟林、退化乔木林、病虫害木、缺绿断带林等开展退化林分修复,采取更替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等措施,重构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对结构不合理、目的树种不明确的林分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采取培育目的树种、改善林木层次、封山育林等措施,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具备国家储备林建设条件的商品林,通过改培、抚育、补植补造等措施,发展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确保国家木材储备战略安全。(四)沿线村镇森林乡村防护林建设工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森林乡村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依托“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以景观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乔木乡土树种为主,搭配常绿乔木、灌木等绿化树种,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对渭河两岸沿线镇(村)的村庄、路渠实现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美化,完善健全森林乡村防护林体系。(五)沿线低效经济防护林提升改造工程。在确保经济防护林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通过高接换优、更新复壮等措施,对沿线经济防护林全面进行提质增效。(六)沿线道路防护林绿化美化工程。充分挖掘绿化美化潜力,拓展绿化空间,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科学配置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加快沿线公路两侧绿化美化,促进绿色通道断带合拢、改造更新,巩固和扩大绿色通道建设成果。第四部分:创新体制机制。(一)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三)健全森林建管制度。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林业、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工程建设。发改部门负责将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财政部门负责统筹资金支持工程建设;自然资源部门负责黄河沿线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水利部门负责黄河沿岸河堤、护岸、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汛路等水利工程的绿化;林业部门负责编制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二)落实建设任务。以县(区)为单位,对现有沿黄防护林和造林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明确本区域沿黄防护林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封则封,并实行挂图作战,逐块销号。(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营造林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构建高水平的远程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直达林间地头的造林绿化技术与管理“配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四)大力开展宣传。要高度重视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宣传工作,精心策划,精细安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各地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效、经验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爱林护绿新风尚。(来源:宝鸡市林业局工程科)
宝鸡市林业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意见的通知/col11952/col11953/col11968/col12155/202012/t20201215_85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