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麝繁育技术
健康的雄麝应该是体况健康,被毛整齐富有光泽、精力旺盛,无遗传和生理缺陷的,无或少病史,产香量高的作为优选。
作为种麝,不论雌雄,均应是体形、体质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良的个体。在选育优良种麝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种麝选定后,应逐一编号登记,同时改善管理条件,使每头种麝都能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为了防止麝群衰退,不断地提高饲养群的生产性能,育种过程中,要考虑从其他麝场引种,或种间杂交等方式,以提高育种质量和获得长期效益。 此外,每年也要选择出生早、体形大、发育正常、谱系清楚、采食早、换毛早、毛色光亮、性情活泼的仔麝、幼麝和育成麝留种,以逐渐替代或淘汰老年种麝。 总的来说,麝的繁育应切合实际,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近亲繁殖;2、雄麝进入雌麝群后,注意两性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互不相容的个体应及时调换,以免造成伤害; 3、为了保证雌麝群中每只雌麝受孕,提高受孕率,可以在整个配种期的前、后期轮用2头雄麝,以避免万一出现不育雄麝带来损失。
二、林麝活体取香技术
林麝活体取香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一般取香可在秋、冬或春季取香。非参与配种的公麝在10月份至来年的3月份这段时间都可以取香。而种公麝取香一般在春季2月—3月月份,因为在这段时间取香不会影响到林麝的交配繁殖。而且,在这段时间取出的麝香具有麝干燥、香味足、成熟度高等特点。取香前需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前1--2小时将公麝关入小圈里面,以便捕捉。检查取香用具和药品;挖勺、盛香盘、保定床、镊子、药棉、消炎药膏、酒精等。 由于麝的香囊口大小多随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一般需要准备多个不同大小型号的挖勺备用。一般取香过程需要3--4人配合进行,一人负责抓捕,一人负责保定,一人负责取香和封装及消毒消炎,一人负责手持盛香盘接香。取香时,麝被固定以后,略剪去覆盖在香囊口的被毛,用酒精对香囊口四周和挖勺进行清洁消毒,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将香囊夹住,拇指按压香囊口,无名指和小拇指按住香囊,使香囊口扩张,右手持挖勺以口的背面轻压囊口,勺口即可伸进囊内,随后轻转抽动,使麝香由囊口滑出掉入盛香盘中。取完后,给香囊口涂抹上油脂类的消炎药膏即可。
三、林麝疾病防治技术
养麝与养其他野生动物一样,疾病防治也是重中之重,疾病不仅影响麝的生长发育、繁殖及雄麝泌香量,而且严重时还会导致麝的死亡。影响种群发展。因此,有效防治麝病时迅速发展我国养麝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麝的疾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而其主要措施是针对性的广泛消毒,以消除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预防疾病传播和蔓延。
林麝养殖场应备有预防性药物和治疗性药物。常用的预防性药物有磺胺类、抗生素类、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疾病情况,可选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一般将药物溶解于饲料或饮水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长期使用会影响胃的正常菌群,从而引发新的消化道疾病。麝在取食青饲料或地面植物时,易感染寄生虫病,防治寄生虫病,一般可用低毒和广谱性的药物。一般可用阿苯达唑等等。 麝驯化期尚短,仍保持警觉胆怯、易受惊和不易近人等野性,麝患病后一般不易发现。当病态明显表现出来时,往往已经到了病程的后期,很难治愈和康复。所以麝病防治,必须强调“预防为主”,要力争早发现,早预防。及时进行治疗等。(来源:宝鸡市林业科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