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松科冷杉属
形态:秦岭冷杉,乔木,高达50米;一年生枝淡黄灰色、淡黄色或淡褐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稀疏细毛,二、三年生枝淡黄灰色或灰色;冬芽圆锥形,有树脂。叶在枝上列成两列或近两列状,条形,长1.5—4 .8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果枝之叶先端尖或钝,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营养枝及幼树的叶较长,先端二裂或微凹,树脂管边生;横切面上面至下面两侧边缘有皮下细胞一层,连续或不连续排列,下面中部一至二层,二层者内层不连续排列。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长7—11厘米,径3—4厘米,近无梗,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中部种鳞肾形,长约1.5厘米,宽约2.5厘米,鳞背露出部分密生短毛;苞鳞长约种鳞的四分之三,不外露,上部近圆形,边缘有细缺齿,中央有短尖头,中下部近等宽,基部渐窄;种子较种翅为长,倒三角状椭圆形,长8毫米,种翅宽大,倒三角形,上部宽约1厘米,连同种子长约1.3厘米。
习性:秦岭冷杉喜气候温凉湿润、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棕壤土及棕壤土的立地环境,耐寒耐旱性较差。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通常生于山沟溪旁及阴坡,在郁闭度大的林分中,天然更新不良;而在林冠稀疏,排水良好的阴坡或半阴坡林缘、林窗处,天然更新良好。幼株尚耐荫,10月以上者不耐荫。5月底至6月初,雌、雄球花开放,球果9--10月成熟。
繁殖:采用条播或撒播等方式。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绿乔木,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秦岭,因生于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光照较好处的成龄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种子易遭鼠类啮食,天然更新较差,加上过度采伐,分布面积日益缩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来源:宝鸡市林业局办公室)
编辑: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