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宝鸡凤县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其中。这里林海连绵,覆盖率超过80%,400万亩青山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一座天然的“绿色银行”。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凤县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成为中国林麝之乡,书写着“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林麝,这种天性胆小、极为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凤县成为了百姓致富的“金宝贝”。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历经六十多年艰辛探索,凤县不仅突破了活体取香、人工繁育、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更成功将传统养殖升级为年产值数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的生态富民产业。
政策“领航”,小麝崽撬动大产业。近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精准施策,把林麝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凤县林麝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科技引领等措施,依托全县12个林麝产业示范基地和31个村集体林麝产业基地,创新推出“自养、代养、寄养、合养、饲草、务工、麝区共养”等七种养殖模式,推动林麝人工繁育全产业链高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林麝养殖规模达3.5万余头,幼麝年繁育量达1.4万只,群众就业3000余户10000余人。如今走进凤县,标准化圈舍遍布山间,呦呦麝鸣,已成为乡村振兴最动听的音符。
项目支撑,规模发展加快提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林麝产业全域化发展、扩量增群提质,实现了林麝养殖规模、麝香产量、麝香价格“三个增长”。成功引进四川逢春、漳州片仔癀、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药企落户建基地,推动林麝养殖实现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共有林麝养殖企业51家,林麝颗粒饲料加工企业1家,养殖分场1278个,年采收麝香180公斤,成为全国麝香核心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麝香变真金”。
创新引领,产业潜力有效激活。凤县大胆创新,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林麝养殖贷”,已累计发放1.19亿元,让群众通过小额信贷、自有资金出资参与,形成了“多个水管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机制。更值得一提的是,凤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政策性林麝保险,2024年承保林麝1.3万头,理赔数量1007头,理赔金额1826.92万元,真正为养殖户兜住了底,有效化解了林麝产业发展风险。
科技赋能,产业活力持续激发。凤县建成了林麝良种人工繁育基础工程研究中、疫病防治和科技推广服务三大中心,更是开发运行了云上林麝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林麝产业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同时还与高校合作成立了凤县林麝产业学院和陕西开放大学凤县学习中心,编写《凤县林麝饲养管理》《林麝养殖技术资料汇编》等实用技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养殖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全方位赋能林麝产业发展。
如今,凤县三成群众围绕林麝产业链增收致富。下一步,凤县将进一步持续精准施策,突出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打造林麝产业特色品牌,让这条飘“香”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网站 公众号
作者|张军锋
编辑|韩莹 陈君尧
审核|杨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