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林业产业

凤县:发展林麝养殖 振兴乡村产业

发布时间:2024-02-29 11:13 浏览次数:


【林麝】  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秦岭山脉、宁夏六盘山,甘肃、四川、青海的山区也有分布,是一种胆小怯懦、性情孤独,一般昼伏夜出,雌雄分居,属独居动物。雌、雄林麝均无角,体毛粗硬色深,呈橄榄褐色,下颌部具奶油色条纹;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短粗,尾脂腺发达。体长630-800mm,肩高<500mm,尾长400mm,颅全长102-146mm,体重6-9kg。

【麝香】  是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是名贵稀缺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一、县情简介

宝鸡市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全县林区面积400万亩,森林覆盖率80.4%,是全省列入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23个县区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市县之一。因亚热带与温带气候交汇,而物华天宝,素有“天然植物园”“动物乐园”之称,是野生林麝、羚牛、黑熊和红腹锦鸡等珍稀野生动物在秦岭的重要活动区,这里因丰富的野生林麝资源和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繁育林麝种群而闻名,享有“中国林麝之乡”之美誉。凤县人工繁育林麝始于上世纪50年代,已有60多年的人工养麝历史,经过几代养麝人的努力探索,逐步攻克了林麝繁育、活体取香、疫病防治、剖腹产等关键技术,为林麝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林麝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凤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把林麝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凤县林麝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科技引领等措施,统筹政府、企业、金融保险和社会力量精准发力,推动林麝人工繁育全产业链高速发展。2019年林麝产业被国家林草局授予“林业产业创新奖”,凤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县、中药麝香主产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林麝养殖企业54家,养殖户1343户,林麝养殖圈舍6.7万余间,林麝养殖规模达3.5万余头,其中新繁育幼麝超过1万头,2023年采收麝香162公斤,产值达4.2亿元,带动群众就业3000余户10000余人。

(一)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推行“七种”模式。依托全县12个林麝产业示范基地和31个村集体林麝产业基地,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运营发展模式,探索实施“财政+金融+村集体经济+林麝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全力推广“自养、代养、寄养、合养、饲草、务工、麝区共养”等七种养殖模式,建立了农户与林麝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突破土地、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提升普通群众参与林麝养殖的积极性,全县30%的群众在林麝产业链上直接或间接受益,林麝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有效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二是创新金融扶持。推行“财政+金融+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模式,形成“合伙经营、抱团发展、风险共担、金融撬动”的合作途径,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新推出“林麝养殖保险”“林麝养殖贷”等扶持政策,2023年承保林麝6000余头,保费550余万元;林麝贷款累计发放459户,贷款金额1.19亿元,有效化解了林麝产业发展风险。三是制定行业标准。全力推进林麝人工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人工繁育、疫病防治和麝香采收等三方面6项标准(人工繁育环节的林麝饲料、饲养管理、繁育技术、养殖场建设等4个标准,疫病防治环节常见的13种疾病防治标准,麝香采收采集、初加工和保存标准),形成了林麝人工养殖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技术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劳动就业培训等方式进行推广使用,强力推进各项标准的落地实施,为林麝人工养殖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四是补强林麝救治力量。以“繁育优质种源、科学预防疾病、精准靶向救治”为目标,在留凤关镇、双石铺镇、河口镇、红花铺镇和平木镇设置林麝疫病救治服务站点6处,分片区服务周边镇村的养殖场,常态化开展区域性的林麝疫病预防和日常诊疗救治工作,所有救治器材均已配发到位,配备器材包括:手术器械类(麻醉剂、监护仪、超声刀、液压手术台、便携B超机、制氧机),检查设备类(数字X射线摄像系统DR、三目生物显微镜),分析仪器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高速离心机),辅助设备类(低温冰箱、电热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处置台、兽用氧舱ICU)等。

(二)龙头引领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一是突出企业支撑。以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为支点,积极推进林麝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在林麝种群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四川逢春药业、漳州片仔癀药业、北京同仁堂等药企在凤县建设包括饲养繁育场、散养活动区、防治中心、研究中心在内的林麝繁育基地,携手促进林麝种源优化、疫病防治、麝香收取等保护管理工作。二是促进产业聚集。依托国有控股瑞凤香业公司经营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养殖户参与组织,整合公司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养殖户的种源优势,推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规范和优化市场秩序,对农户繁育的种麝和麝产品实行价格指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投资6.1亿元建设凤县林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按照“一心三区一带”的总体布局,以人工繁育产业为主导,配套颗粒饲料加工、林麝医院、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森林康养、生态观光等产业链,形成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态势,辐射影响全县9个镇的林麝产业不断壮大。

(三)科技赋能助推产业行稳致远

一是突出技术引领。立足凤县林麝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三中心、一学院平台作用,持续开展林麝良种繁育技术攻关、疾病诊疗、实用技术培训、科研成果应用推广。2023年做细菌分析和药敏实验121例、做毛球、外伤、剖腹产手术373台次,累计救治呼吸系统、瘤胃积食、脓包等疾病的林麝4350头。二是注重人才培养。整合全县林麝养殖乡土人才,统筹人社、农业农村、林业、乡村振兴等各方资源成立凤县林麝产业学院,围绕养殖技术培训推广、疫病防治、科研攻关和基地攻坚等方面开展林麝职业技能培训,倾力打造凤县“林麝技工”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带富强、技术精、接地气的凤县“林麝君”特色乡土人才骨干队伍,为林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凤县林麝产业学院截至目前已举办5期林麝养殖管理专题培训,培训时长共计18天,累计参训人员达240人。三是加强科研攻关。为进一步降低林麝死亡风险,针对致死率较高的几类疾病通过项目实施进行科研攻关,凤县林麝发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项目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合同,研究成果如下:1.初步研制预防林麝出血性肺炎灭活疫苗1种,在实验动物体内对致病菌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2.已筛选出抵抗林麝出血性肺炎主要病原菌藏药制剂2种,小范围已在推广应用,效果还在继续统计分析中;3.初步研发出林麝专用强体抗病的中药添加剂2种(肠道康、抗瘟散),在合作养殖场(户)推广应用,效果良好,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优化应用方案。

(四)生态养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一理念,设立了县林业局、镇林业站、林场管护站和护林员四级管护体系。依托资源基础和生态条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工程,于2002年建立了陕西凤县紫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规划面积1.74万公顷,是全国唯一以林麝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二是实施野化放归。依托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片仔癀麝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全力推进秦岭地区国家重点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及监测项目,为保护林麝种质资源和发展林麝人工繁育产业提供新的路径和科学监测数据。三是回归生态养殖。随着林麝产业整体市场前景看好,许多迫切想要加入林麝养殖产业的群众面临无地可养、无地可建的窘况,留凤关镇喇嘛泉村、黄牛铺镇三岔河村林下半散养基地便是由人工圈养转变到林下半散养的典型范例,现已建成林麝生态圈舍450间,在建650间,不仅能解决土地制约,还能增加林麝活动量提升个体健康水平,探索出一条以“生态绿”引领“产业兴”的新发展路径。(来源:凤县林业局  作者:杨帆)


编辑: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