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森林文化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花椒记

发布时间:2022-07-07 10:23 浏览次数:


我出生在西北某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当地农户最倚重的,除了河川里养活一家老小的庄稼地,还有那令人印象极深的山地花椒树。老师们总说,放假了的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但对于石桥村的孩子来说,迎接我们的并不是青青的“大草原”,而是那满身硬刺的花椒树。

在不同花椒品种里,村上最先开始丰收的是“油椒”和“大红袍”,而后是“羊毛椒”,最晚是“八月椒”(我们叫“迟椒”,有的甚至在九月才采摘完),其中以“油椒”“大红袍”为优。“大红袍”颗粒大,色艳红;“油椒”果实硕大,浓红色,油脂丰富,香味浓郁,为花椒中之最,畅销省内外。每年七月开头,孩子们的忧心伴随着大人的喜悦开始交集,花椒树上的果实颜色越来越红艳,颗粒也越来越饱满,农户们持续一个多月的“花椒月”就这样开始了。

凌晨四点,父母已做好早饭来叫孩子们起床,惯例是四点半全家必须整齐出发,直到晚上才摸黑回家。农村的夏夜很短,伴随着蝉鸣和凉风的村庄,在农户家的锅碗瓢盆声音中悄悄醒来。无需多言,头天晚上看好天气,父亲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晾晒花椒。必须将花椒铺得均匀,因此耙子用完之后还需上手再撒开,以便让花椒晒得通透。奶奶和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碌,为一家人准备一天的吃食。孩子们在不情愿中吃了早饭后,全家人就到地里开始摘花椒了。

对于摘花椒这件丰收大事,农户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每家每户基本都是全员出动,只留年龄大或者身体不好的老人看门。姑妈一家在这个时节总是来鼎力相助,村里有乡亲见了奶奶说:“他婆,你这兵将真不少咧!”奶奶也总是笑一笑不多言语。

老老少少,穿梭在交错的花椒树下,或站着或坐着将树枝压在地上,或将树枝剪下来摘,不同的姿态,大家都为着同一个目标。摘花椒最难之处有两处,一是烈日灼烤,二是椒刺扎手。虽然戴着宽宽大大的草帽,一整个夏天下来我总是晒得黝黑,时至现在我仍怀疑我的肤色较深,必然和小时候摘花椒有一定关系。至于扎手更是不用说了,大大小小、交错相间的椒刺遍布枝丫,让摘花椒的孩子们苦不堪言,更理解了长辈们种花椒的不容易。当我们这些小辈闹脾气时,奶奶说:“念书就跟摘花椒一样的,要站得住、流了汗、受了苦,才能念下书啊。”这句话我至今记忆深刻。

虽说花椒地里的人们渴望凉风习习,但是却对雨天又爱又恨。爱的是雨后的凉快劲儿,恨的是花椒需要烈日来晒,若是遇上连阴雨会影响花椒成色,卖不上好价钱。时至今日,我经常回想起小时候摘花椒,每次我们够不着的树枝上面零散的几颗花椒奶奶也要摘了。一直觉得花椒月是一场考试,需剪枝、施肥、打药、除草……勤劳也好,懒惰也罢,在这一个多月里都会呈现。

花椒地里一待就是一天的日子里,我们农家人虽然承受着炎炎烈日,忍受着荆棘刺痛,但心中怀揣着的,依然是对生活和丰收的朴素热情,为的是土地不负勤劳人,而这勤劳的精神也一直伴随着我。(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眉县税务局     作者:刘涛)


编辑: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