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别名北柴胡,竹叶柴胡,蚱蜢腿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陕西,甘肃等省。柴胡以根入药,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和解退热,舒肝升阳的功能,为医家常用之品。
一、选地整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种植,选择向阳平缓山坡及平坦农田种植。土壤以沙质壤土及土层深厚的腐殖质土为佳。选地后深翻、耙平,做高畦,畦面1米,畦高2厘米。
二、种植方法
在2年以上的植株上采种,选饱满成熟的种子。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于10月,秋播采种后即可播种,春播种子需要沙藏处理。条播行距30cm、穴播间距20-30 cm,种子按每亩0.5-0.75kg与草木灰充分拌匀,撒于沟内、浅穴中,覆土、盖麦杆后浇水。
三、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春播一般在30~35天出苗,秋播当年不出苗。柴胡在幼苗期长势弱,应及时清除杂草,每隔10天除1次,直到7月。结合除草,进行松土。
2.施肥:1年生由于底肥充足,基本满足生长需要,无需追肥,2年生适当追肥,但不可过多施用氮肥。
3.除蘖摘蕾:柴胡地上部分生长旺盛,1年生植株有半数要抽薹开花,2年生的均能抽薹开花,花可持续40~50天(8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了促进根的生长,要及时摘除新长的花蕾和花薹。
4.灌溉排水:幼苗期要适当淋水,保持湿润。生长期间除遇干旱外,一般不用灌水,7~9月雨季应注意排涝。
5.病虫害防治:柴胡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斑枯病、根瘤线虫病、锈病、蚜虫、小地老虎、蛴螬、赤条椿象等。
四、采收与加工
柴胡为2年生植物,采收时间为10月上旬,根据当地的气候可提前或推后。采收程序为先割地上茎叶,再挖根部、去杂质,挖根时需谨慎,避免破坏表皮。
去掉根部泥土,按照品相、大小、长度分级去掉芦头和根须,在阳光下或烘烤至半干,然后将其捆成小块自然干爆或烘烤至干燥。(来源:宝鸡市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徐静)
编辑: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