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林业工作成效凸显】
林长制工作推深走实。贯彻落实全省总林长会议和总林长令精神,坚持“545”工作法(五责、四有、五到位)推进落实,市县两级召开总林长会并发布总林长令,召开全市林长制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基层林长责任年”活动,林长制工作整体落细落实、高效运行。县镇村建立相关制度1488项,设置林长制公示牌1116面,建设林长制示范镇27个、示范村54个;眉县、麟游县建成智慧林长制平台,渭滨区、太白县创新“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模式;全市2821名四级林长和3069名护林员“入网入格”,各级林长巡林督导6.5万次,形成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并进落实良好态势,全省融媒体直播《不负青山不负人》林长制巡礼宝鸡篇各方反响好。
国土绿化美化再提升。国土绿化美化再提升。以林长制激发“绿色动能”,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五个途径,科学推进造林增绿,全市完成造林面积52.32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39.18万亩的133.5%,落地上图率100%。扎实推进“森林四围”(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和乡村美化,实施渭河北坡、城镇、村庄等重点区域绿化1.83万亩,绿化美化乡村道路、水系2047公里、1.44万亩,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19个,“互联网+”带动线上线下义务植树379.6万株,4个单位获陕西省绿化模范单位,陇县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千阳县荣获“中国白杨之乡”称号。
严管生态空间保安全。依法查处林业行政案件79起,2018至2021年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清零”,全年森林督查图斑现地验证任务完成,林草湿样地调查有序推进。森林火灾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63‰。高新区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开工建设,防控野猪危害试点示范效应明显,普查新增古树名木176株。对接争取通天河森林公园纳入、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退出秦岭国家公园范围。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再完善,7个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形成初步预案,跟进生态旅游、自然体验等经营管理,4个森林、湿地公园获评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3个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获评“陕西最美生态空间”,6个自然公园入选全省生态旅游线路特色节点。
生态富民增效促振兴。提升改造核桃、花椒、甜柿子等经济林10万亩,迎来丰收年,召开了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林麝产业发展,年内凤县开工建设林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建立林麝产业学院、创新建设“共享麝区”。麟游县投资近6000万元,在崔木镇三义村实施集林麝养、种、科研于一体的养殖基地项目。全年全市新繁幼麝9183只,市内外调配3339只,林麝总存栏2.99万只,产麝香191公斤、产值6685万元,产量产值稳步增长,林下经济同比新增产值近7亿元;续聘新聘生态护林员2118人,新增公益性岗位225个,1.1万人次脱贫人口人均生态扶贫政策获利增收1174元,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重点生态工程增效益。加快推进中省投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完成了总投资11202万元的2021年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两个“双重”规划项目任务,谋划争取中央财政投资2亿元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人工、封育、飞播等工程造林20.88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26.24万亩。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修复湿地面积225亩,恢复湿生植物 1000多亩,营造水源涵养林150 亩,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关山地区草地为重点,实施草原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人工种草800亩、退化草场补播改良4800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4600亩,有效落实草原禁牧轮牧休牧措施;省级投资1000万元的渭滨区“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60%任务。
强化支撑保障提效能。全市30个国有林场(局)矢量边界首次明晰,16个林场纳入中省欠发达林场项目支持范围,集体林重点县农民人均林业产业收入1584元。建立科技示范点22个,完成示范推广2.6万亩,13名乡土人才获聘国、省林业乡土专家。全系统12人获得全国绿化劳模、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表彰,评选“宝鸡最美生态卫士”15人,“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落地见效。
【2022年林业工作特色亮点】
林长制落地见效。制定印发镇村林长会议、巡林、工作报告、责任追究、督查考核五项制度模板,指导制度规范化建设并“上墙入档”;全市统一设计制作和分级安装林长制公示牌,凤县创新设置76套县、镇、村三级林长制宣传导视系统;麟游县建立智慧林业管理云平台和全市首个“护林员之家”,运用林长通APP实时对护林员巡护区域进行动态监测。
北坡公园品质提升。在多年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立足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发挥渭河北坡森林生态优势,整合森林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景观要素,借鉴福州市“福道”建设经验模式,谋划北坡公园绿色“宝道”规划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亲山、亲水、亲绿、亲园”生态需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和美丽宝鸡“新名片”。
项目投资谋实做细。滚动更新三年期储备库,实行项目谋划和建设台账清单,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行动,谋划争取落实中省到位资金5.6亿元,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其中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投资2亿元,支撑林业增加值增速列全市农口各行业之首,为全市农业经济增速跻身全省前列做出了贡献。谋划申报2023年中省投资储备入库项目28类、189个,总投资5.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
生态绿军强基固本。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落实“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总要求,建强生态绿军,13人获聘国省林草乡土专家,2人获评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和林草青年科技奖,3人分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和全省第二届“最美生态卫士”,5名基层职工分获市第八届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
【2023年林业工作打算】
2023 年,宝鸡市林业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林长制高效运转为总抓手,聚力“五绿”协同推进,聚力绿色宝鸡向美丽宝鸡、产业扩面向提质增效、资源利用向保护发展、传统管理向高效治理“四个转型提升”,确保“十四五”规划任务达到中期预期成效。
将重点抓好五方面任务落实。一是高效运作林长制,规范开展林长制督查考核,建设林长制指挥智慧云平台,落实“五绿责任”,形成“林长治”运行机制。二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计划营造林40万亩,其中造林32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推进国土扩绿提质。三是持续抓好以防火防虫防牧防破坏为重点生态安全,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9‰和5.31‰以内,做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四是加快核桃、花椒等干杂果经济林,元宝枫、油用牡丹等苗木花卉,林麝、柴胡等林下经济基地和园区建设,推进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发展,实现林业总产值135亿元。五是加强基础保障工作,强化林业有效投资,争取落实中省投资5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新型森林经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好“521”科技示范工程,扩大科技示范推广规模。(来源:宝鸡市林业局办公室)
编辑: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