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林业概况

发布时间: 2022-10-24 16:52:07 浏览次数:


宝鸡市地跨秦岭、关山、千山三大山系,秦岭、关山两大林区。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山、川、塬兼备,以山地、台塬为主,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现有林业用地1929.49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71%;森林面积1585.5万亩,活立木蓄积7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6.04%,森林资源在关中各市中位居第一。有野生动植物2900多种,占全省52%,其中属国、省重点保护的166种,是陕西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有国省级林业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省级森林公园11个、国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有核桃141.47万亩、花椒31.24万亩、板栗7.8万亩、柿子0.45万亩,凤县被认定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林麝之乡”,陇县、麟游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人工养麝存栏2.99万只,居全国第一位;以珍稀和优质苗木花卉引种繁育为主的省苗木繁育中心育苗技术与规模在西北地区处领先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统筹推进林业提质增效和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生态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优势。

(一)国土增绿增景全面提升。按照山区森林化、城镇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全域景观化的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森林抚育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实施飞播造林直升机机种和模式转型,累计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142.29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47.78万亩、森林抚育123.46万亩,1392万亩天然林休养生息,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工作受国务院、国家林草局表彰。扎实推进森林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建设和乡村美化等行动,实施渭河北坡生态保护修复3.62万亩,塬顶林带全线贯通,探索形成点穴打孔绿化治理裸露陡崖新模式;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区1个、国家森林乡村52个、省级森林城市5个,实现省级绿化模范县全覆盖。按照全域推进、全线贯通的思路,实施等级公路、县乡道路和河流滩涂等全域绿化美化工程,74个村庄通过“三化一片林”建设实现了绿化美化,建设村庄、庭院、路渠种花提质的生态村600个,乡村美化成果入选《全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典型经验模式汇编》在全国推广,关中大地园林“八化”建设巩固提升。“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形成新风尚,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成为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打造了市广播电台共植“听众林”暨“我为宝鸡种棵树”认种认养公益活动品牌。“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313.53万亩,义务植树4000余万株,森林面积增加2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5.26%提高到56.04%,森林蓄积量达到7500万立方米,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城市、绿色宝鸡”优势效应更加显现。

(二)森林资源全面有效保护。统筹全域聚焦秦岭,严守生态空间,保护绿水青山。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乱砍乱伐、乱捕乱猎问题和涉林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扎实有效,秦岭区域生态步入顶格保护新阶段。扎实开展森林督查、绿卫森林草原执法等行动,严格林地一张图、林地使用、采伐限额、木材运输管理,保护古树名木近3.5万株,依法依规审批临时占用林地151宗、审核上报永久性占用林地120宗,依法查处涉林案件706起,森林、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了10个森林高风险区综合治理,火源监管、基础装备能力提升,全市森林火灾次数和受灾面积连年下降,年均受害率控制在0.01‰。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检疫监管和防控综合防治体系,推行无人机等现代监测、防治手段,从严普查防控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疫情入侵,综合防治华山松大小蠹、侧柏叶枯病等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下降到1.93‰。扎实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国家湿地公园4个、试点建设1个,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期工作。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如期完成禁食野生动物处置,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林地、天然林、公益林和湿地保有量分别为1885.3万亩、1085.9万亩、1421.8万亩、53.8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35.9%,自然保护地占到国土面积的17.6%,3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获省林业局表彰,森林综合价值达到1708亿元。

(三)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抓基地、建园区、强示范,推进绿起来与富起来实现“双赢”。培育国、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9家,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2家,创建国、省级林业示范社13个,带动建立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基地和园区143个。制定核桃、花椒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推广引种、嫁接、改树等提质增效措施,新建核桃、花椒24.4万亩,改造40.2万亩,全市干杂果经济林达到180.96万亩,年产量5.5万吨以上,产值16亿元,做优做大了陇州核桃、长麟农林核桃、千阳鲜食核桃、凤县大红袍等品牌;新建油用牡丹2.2万亩,发展元宝枫3.5万亩,形成了凤翔振华油用牡丹、扶风宝枫元宝枫等规模化示范基地。按照“一线四带五区七园”布局,建成扶风、眉县、岐山、凤翔4个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县和17个省级示范园,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4.29万亩,累计留存面积20.93万亩,综合产值达到22.24亿元。完成6个国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洞省级森林公园分别晋升为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眉县荣获全省唯一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着力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4家,建成陕西省自然体验基地3处。全市森林旅游累计接待游客9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多元。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到206.5万亩,林麝养殖存栏较“十二五”末净增加1.12万只,调出林麝99批4468只,为全国全省做出了突出贡献,凤县获中国林麝之乡;陈仓区西山发展柴胡种植13.5万亩,产量超过了全国柴胡年产量的八分之一,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嘉陵江源”旅游康养、“枫叶红”元宝枫籽油荣获“首届中国林草产业关爱健康品牌”,陈仓西山柴胡和凤县花椒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202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30.3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3%,荣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四)林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围绕理顺机制、规范管理、促进经营,统筹推进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和机构改革,全市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按照“因养林而养人”的改革精神和目标要求,全面落实30个国有林场(局)公益属性,其中28个县级国有林场全部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个市属国有林业局按照公益事业单位标准,采取购买服务形式实现森林资源管护;建立市、县两级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监管体制和林场、管护站、职工三级森林资源管护机制,编制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能力提升,经营总面积达到594.77万亩,林场职工人均年收入5.3万元,较改革前提高了30%。持续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落实集体林地不动产登记制度,建立林权交易服务中心5个,累计流转集体林地670万亩,拓宽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渠道,累计落实抵押贷款1.73亿元;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全市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36.76万亩,累计兑付补偿资金2.06亿元;落实公益林、商品林和核桃、花椒政策性保险面积3723.74万亩,森林保险实现全域覆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吸纳2.18万农户开展林下种养、生态旅游等适度规模经营,集体林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林业收入,从“十二五”末的不足千元提高到1624.75元。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市和12个县区林业部门全部保留为单设的政府工作部门,职能优化、职责增强;市县森林公安机关和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划转移交,创新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服务环境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五)生态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坚持以生态脱贫统揽林业改革发展大局,扎实推进生态脱贫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彰显了林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潜力。建立“1+13”组织体系和“6+1”包抓督查机制,精准落实生态管护、政策直补、生态劳务、产业发展、扶志扶智等多项政策和措施。规范聘用国家生态护林员5272人,就地转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天保、集体和生态护林员6465人,累计兑现管护费8749.64万元;700个贫困村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6万亩,退耕还林补助和生态效益补偿分别惠及贫困人口2.48万户、1.49万户,户均增收2090元、1882元;吸纳8274名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空间治理重点工程,人均增收2659元;开放“五个一批”单位33个,设置公益岗位777个,经营场所(点)596个,吸纳贫困人口3501实现人均年增收4053元;探索推行生态产业扶贫“8+”模式,带动贫困人口1.76万户、5.58万人,人均1037元;开展面向林农林业实用技术培训4.6万人次,其中贫困人口3.1万人次,持续激发贫困群众愿发展、想致富、能脱贫的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对标对表开展“一查一补两落实”和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扎实整改中、省、市各级检查考核反馈问题,在整改解决不足、补短强弱中巩固提升生态脱贫成效。“十三五”期间,共落实到贫困户各项惠农政策补助资金1.34亿元,惠及6.28万多户、21.08多万人,户均增收2134元,7个产业脱贫典型案例和成果在全省推广,“在一个战场打赢两个战役”的生态扶贫经验在全国推广,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等次和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探索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六)基础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林业投资稳步增长。累计争取中、省级各类投资20多亿元,年均资金量增长5%;落实市、县林业投资9亿元,完成了林区道路、林场饮水、管护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亚行贷款西北三省区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凤县实施首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多渠道招商引资16亿元,林业投资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陕西宝枫园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宝鸡乔山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宝鸡红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科研示范基地;实施中、省林业科技推广项目8项,12项技术成果获中省市表彰;建成林业科技示范县1个、示范点110个。全市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建成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6个,建立林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2个,培养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7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40余期,培训林农技术骨干8400人(次),培养了一批林业经营技术能手,市、县、镇三级林业技术指导网络体系逐步壮大。林木种苗稳步发展。建立专兼职林木种苗管理机构13个、苗木专业合作社110个,建设林木良种和采种基地5个、林业育苗苗圃56个,全市年产优质苗木2.74亿株,其中乡土树种1.3亿株,占总苗量的47.5%,良种使用率达到60.1%。生态文化不断繁荣。建成眉县红河谷动植物展览馆,多层次开展“凤舞宝鸡”鸟类生态科普摄影巡展、森林公园采风和“世界野生动物植物日”“爱鸟周”以及林业科普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的社会氛围。生态卫士建设不断加强。7名个人和2个班组分别荣获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和首届“最美生态卫士班组”,凤县留凤关林场榆林铺管护站护林员张彦明荣获陕西省唯一的全国“最美护林员”,在全省首届生态卫士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森林公安法律知识竞赛中展现出“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素质。


编辑:逢君